國有企業如何建立市場化四大機制?接下來我們看看!
推進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,建立市場化選、用、育、留機制,其機制,其根本目的是優化團隊結構,營造公平、公正、公開的人才發展環境,真正激發干部職工的活力。
國有企業如何建立市場化四大機制?
(1)建立市場人才選聘和配置的選拔機制
市場人才選拔是優化團隊結構,為企業發展引進所需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。所以國有企業要有自主就業權,能夠根據企業的發展自主招聘相應的專業人才。顯然,企業必須面向人才市場,以市場化的方式建立復合的招聘渠道,通過學校招聘、社會招聘、內部招聘、獵頭推薦等方式建立人才數據庫,重點跟蹤和關注企業急需的人才和市場稀缺的人才,確保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,確保人才梯隊建設的需求。
與此同時,必須建立市場化的人才配置機制,不是人找位子,而是人找位子,通過崗位動態管理,通過崗位分析、績效評估等多種方式對崗位適配情況進行評估,通過內部應聘等方式動態調整、優化人員配置,在企業內建立內部人才市場,促進人才流動,滿足企業發展對人才和人才發展的需求。
(2)建立強烈激勵嚴格約束的用人機制
實行以勞動分配為主、效率優先、兼顧公平的多種分配方式的國有企業薪酬改革原則,但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實施。在實踐中,國有企業受到工資總額的嚴格管理,內部分配受到國家宏觀指導,不能完全市場化。因此,在這方面必須靈活處理。一方面,國有企業應積極對標行業基準企業,根據市場化原則不斷優化總工資管理方法和工作工資掛鉤方法,積極探索中長期激勵方法,為企業發展爭取更大的薪酬分配空間。另一方面,在內部分配上,一定要打破平均主義、大鍋飯,在職位序列上要按照價值創造的原則,向高價值創造的職位序列傾斜,如高級管理序列、研發序列、營銷序列、資本運作序列、高技能人才序列等。對于真正為企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,薪酬不能僵化,可以上不封頂,也可以設置更靈活的薪酬結構,采取專項獎金、股權激勵、超額利潤分享等各種方式對高價值人才進行有效激勵。
同時,強有力的激勵必須與嚴格的考核相匹配。績效指標必須與企業的經營效益指標掛鉤,實施企業年度經營計劃中確定的各項目標,確保組織績效與崗位績效無縫對接。績效指標必須一個接一個地簽訂合同,每個崗位必須實施不同職責要求的績效指標設置,以突出崗位的權利和責任。績效管理一定要剛性兌付,跟干部職工的薪酬、職位調整等密切掛鉤,將考核結果作為收入能增能減的依據、干部能上能下的依據、職工能進能出的依據。
(3)建立多維職業渠道轉型的育人機制
傳統國國企內部,晉升機制單一、僵化,晉升自古華山一條路,干部職工的職業通道十分狹窄,基本上當不了領導那就沒有出路,可以一眼看到退休,這極大地阻礙了員工的成長,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。所以,市場化選人機制就要建立復合的職業通道,給員工更多的職業發展空間,引導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,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。所以,在職業通道上,要建立一個橫向、縱向、深度的科學職業通道體系。要縱向設置重組等級,如設置6個等級,使員工有足夠的晉升空間。與此同時,要科學地設置多個職業通道,如管理者、市場營銷者、研發者、技術人員等,并為不同的職業通道設置相應的人才晉升機制。
同時,要推進企業內部人才輪流和人才梯隊建設,根據崗位勝任力模型和崗位責任要求建立系統培訓體系,通過培訓、調動等多種方式支持員工發展,建立不同職業渠道間轉換的條件和資格,推進人才發展,使各類人才在企業發展中有前途
(4)建立結構優化、有序進退的留人機制。
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,人才隊伍建設是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和目的。從實踐來看,國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結構差、人才流失的問題,需要建立人才保留機制。通過文化、機制、待遇、空間等各方面的設計和有機融合,真正認同企業、有事業心、有能力、有業績的人才可以留下來。因此,基于人才管理,企業人才應轉變重心,轉變理念,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政策。
顯然,國有企業的人才結構必須優化,所以留人機制不是單向的留,而是不適合企業發展的人的退。一方面一是嚴格考核,對考核結果進行剛性兌付,特別是與員工的去留相結合,對不稱職的干部員工進行堅決的調整和淘汰。高級領導干部以聘用合同為基礎進行調整,中級及以下職工以崗位考核為基礎進行調整,打破鐵交椅。另一方面,企業不能退休員工,應積極設計合理的退休方式,包括內部退養、退休、轉崗、調入子公司等。
》》更多三項制度改革咨詢、國企改革咨詢等問題,歡迎致電尚瑞咨詢,熱線電話:020-8235106。